银行平台押单双大小靠谱吗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银行平台押单双大小靠谱吗 > 新闻动态 > 菲律宾海域上的钢铁碰撞,马里亚纳天空的猎火鸡大赛

菲律宾海域上的钢铁碰撞,马里亚纳天空的猎火鸡大赛

2025-04-13 15:54    点击次数:107

接着上次的故事讲。上一回咱们说到,日本舰队按照那个“阿”计划出动,打算挡住美国舰队冲向他们的坚固防线。两边就像是在大黑夜里找猎物的猎人,手里枪都攥得紧紧的,可就是摸不清对方航母舰队到底在哪儿。一直到了6月18号一大早,小泽治三郎可算是等急眼了,他收到了侦察机传回来的美国航母舰队的位置……这一回,咱们就说说小泽治三郎知道了美国航母的位置后,两边在菲律宾海面上空和海上是怎么打起来的。(要是想更好地理解下面的故事,建议大家回头瞅瞅上一回;这一回内容有点儿长,一万三千多字呢,多谢大家耐心看。)

【海上的碰撞:日军舰载航空兵力量最后的歇斯底里】

虽然美军有着强大的潜艇警戒系统,让他们早早地就察觉到了日军航母舰队在搞小动作,但潜艇跟不上,美军也就没法摸清日舰到底躲哪儿了。另一边,日军舰队啊,他们平时就不咋重视侦察和情报工作,这时候也遇到了麻烦。等啊等,一直到6月18日早上6点多,侦察机总算传来了小泽治三郎盼星星盼月亮的美军舰队位置。这下好了,日军飞行员们一个个爬上了飞机,弹药都装好了,准备豁出命去为他们的天皇尽忠。

天已经彻底亮了。在太平洋上吹来的清新晨风里,那面“Z”字大旗随风呼呼作响,日本机动部队的航母甲板上,密密麻麻停满了各式各样的飞机,足足有好几百架。对这些飞机里的大多数飞行员来讲,这将是他们头一回上战场。而且,这也是自1943年后,日本联合舰队头一遭对美国海军发动的大规模攻击。这些日本飞行员跟他们的老前辈做法一样,吃了顿战前的简单早饭,然后写下了遗书,还剪下了指甲、头发留作纪念,揣上代表好运的千人针,大步迈进了飞机的驾驶舱。

六点二十五分,前锋的第三航母战斗群开始发动首轮攻击。这次出击的飞机有十四架战斗机、十二架鱼雷机,还有四十三架战斗轰炸机,加起来一共六十九架,全都是由中本道次郎大尉带队。

早上七点零五分,小泽直接带队,让第一航母战队派出了这场战斗中日军规模最大的机群,那是第二波攻击,总共有128架不同类型的飞机,里头有48架战斗轰炸机、27架鱼雷机和53架俯冲轰炸机,这次是大尉深川静夫领头。他们的计划是先飞到前锋的第三航母战队那里,接着就沿着第一波飞机的路线,继续往美军舰队那边冲。

不过,那第二批飞机刚起飞就碰上了一大堆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儿。刚开始飞,就有8架飞机因为发动机出问题,不得不放弃任务。飞行兵小松关雄开着他的“天山”鱼雷机刚上天,就看见海面上美军潜艇“大青花鱼号”朝小泽的旗舰“大凤”号发射的鱼雷。他二话不说,直接一头扎进海里,撞毁了一枚眼看就要撞上目标的鱼雷。更离奇的是,机群飞过第三航母战队时,下面的日军炮手居然把它们当成了美军飞机,一顿猛轰,2架飞机直接被打下来了!还有8架受了伤,只能回头。这样一来,原本128架飞机的攻击队,真正能飞到美军那边的,就只有109架了。

其实,真正的麻烦还没完呢。小松军士豁出命去,替“大凤”号挡下了一枚鱼雷,可不幸的是,7点05分的时候,“大凤”号还是挨了另一枚。别看“大凤”号块头大,挨了这一下似乎也没啥大碍,舰上的小泽中将也是不慌不忙,继续忙活着自己的事情。但谁都没想到,这次鱼雷的攻击,后面会引发一连串的大问题。具体的,咱们后面再慢慢说。

大凤号航母的沉没事件挺有意思的。在那次中途岛大战里,日本航母的甲板都是用木头做的,特别不经炸,美军扔个1000磅的炸弹就能轻松搞定。吃了大亏后,日军长了记性,新造的大凤号航母在甲板上可是下了血本,升级后的装甲硬得很,1000磅的炸弹直接砸上去都没问题。但问题是,大凤号光顾着升级甲板了,却把水线下的防雷设计给忽略了。结果呢,到了马里亚纳海战,大凤号就被潜艇的鱼雷击沉了。

早上八点,日军又派出了第三波攻击,这次一共有49架飞机从三艘航母上起飞。这里面有25架是既能轰炸又能战斗的飞机,17架专门用来打架的战斗机,还有7架专门丢鱼雷的鱼雷机。这一波攻击是由石见丈三少佐带的队。

到这时候,小泽那边已经派出了三支分队,他们的攻击机群都朝着美军特混舰队所在的海域飞去了。不过呢,也不知道是小泽对进攻的部队不太放心,还是觉得自己这边挺安全的(看起来小泽对自己的情况心里还是有数的),到了当天的11点,他又从第一、第二战队里没派出去的飞机里,东拼西凑了83架飞机,组成了第四波攻击。这里面有30架战斗机,46架俯冲轰炸机,还有7架鱼雷机。

当大批舰载机被派出去发动攻击的时候,关岛还有南边的加罗林群岛上的日军地面航空部队也全都出动了,他们打算跟机动部队一起打仗,还要给马里亚纳群岛上的日军帮忙。日本海军想要在太平洋上重新占上风的全部指望,都放在这些飞行员身上了。

哎!老兄,你好呀!

9点59分,正在天上巡逻的“列克星敦”号上,VF-16队的“地狱猫”飞行员,就是那位上尉约瑟夫·艾格特,他忽然在无线电里朝队友们吼了一嗓子——这话里有话,飞行员兄弟们都心知肚明——有状况!差不多就在那会儿,第58特混舰队的好多舰艇雷达都探测到,舰队往西240公里外有一堆不明物体。没几分钟,舰队就拉响了警报。到了10点23分,第58特混舰队调整航向,对着风开,速度22节,往南偏东方向跑。与此同时,那些等着命令的飞行员也都钻进了机舱。才过了8分钟,140架战斗机就火急火燎地升空了,天上巡逻的美军战斗机数量一下子飙到了快200架!那些早就装好炸弹,打算干日本机动部队一炮的轰炸机,也赶紧跟着离开航母,跑到舰队东边的安全地方转圈,免得白白挨打,还连累航母。航母清空甲板,继续顶着风开,准备随时让回来的战斗机降落,给它们加油装弹,或者换个飞行员上去。

这天,美军舰载战斗机已经不止一次进行防空任务了,事情一早就在美军舰队和日本陆地上的飞机之间闹开了。大概早上6点半,美军的雷达就在关岛上空瞅见了一些不明飞行物,“贝劳伍德”号上的战斗机接到命令,从关岛西北大概150公里外巡逻的地方赶去瞧瞧那边咋回事。到了7点20,他们到了该到的地方,一看,哎呀,好多日本飞机正从奥罗特机场起飞呢。他们赶紧拉升高度,同时喊人来帮忙。听到他们的呼叫,“贝劳伍德”号、“卡波特”号、“约克城”号和“大黄蜂”号上的“地狱猫”战斗机都赶来支援了。可等这些帮手到了,那些日本飞机却没了影,说不定已经降落藏起来了。

没过多久,也就大概一个小时左右,美军舰队的雷达又发现西南边大约130公里远的地方有一大堆飞机,正朝着关岛飞过去。那些飞机都是从南边的小岛和特鲁克那边过来,想要支援关岛和罗塔岛的日军。于是,美军这边三个特混大队赶紧各自派了12架“地狱猫”战斗机去拦截,直接在日军的飞行路线上跟他们干了一仗。这场空战打了一个小时,直到“地狱猫”们被各自的航母叫回去才结束。美军说,他们打下了33架日本战斗机,还有5架轰炸机,不过剩下的日军飞机还是成功在关岛的奥罗特机场降落了。

上面那张图里,一架F6F舰载战斗机正准备升空,执行在舰队头顶巡逻的任务,它肚子底下还挂着个副油箱呢。美军开始大力反攻后,日军那边岸上的航空兵就老是来骚扰,而且联合舰队到底想干嘛也一直不清楚。所以啊,咱们得加强舰队上空的巡查,确保安全。

说白了,这些飞机并不是真的想去打美军舰队,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想让美军分心,把美军的兵力给扯开,好给舰上的航空兵找机会动手。那时候,美军的大型航母每艘都能装上33到40架的“地狱猫”战斗机,轻型航母也能装24架左右。有的航母还多带了几架晚上用的战斗机,比如说“企业”号,就多带了3架F4U-2和6名飞行员。为了对付这些日本飞机,美军每个特混大队都派出了12架“地狱猫”,这对战斗机中队来说,压力可不小。但问题是,大家没配合好,结果这些行动都没啥效果——它们来得太早了,美军飞机打完这批日军飞机后,还能悠哉游哉地降落、加油加弹,然后又飞起来跟日军的主力干架。所以说,这些从陆地上起飞的飞机,其实没起到啥作用,日军原本打算跟陆地上的兵力一起作战的计划,也泡汤了。

哎,虽说这天空中的战斗一早就拉开了序幕,但看到从西边窜出来的敌机,还真是头一遭。老美心里明白,这回的对手,可不再是早上那会儿的地面起飞飞机了。这正是打从1942年10月圣克鲁兹海上大战之后,日本海军航母上的飞机第一次又出来蹦跶了!大戏的主角,总算是现身了。

过来的正是日军那边,中本道次郎大尉带着的第一波攻击队伍。美军飞机刚都飞起来那会儿,日军的飞机已经快靠近到110公里外了。要是两边都使足劲儿往前冲,碰头也就5分钟的事儿。可这点儿工夫,美军战斗机根本来不及飞到够高的地方,局势挺紧张的!可巧了,就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候,日军飞机竟然不往前飞了,开始在空中绕圈儿!为啥会耽误,说法有好几种:美国有个历史学家叫巴雷特·蒂尔曼的,他觉得是因为日军带队的指挥官没啥经验,到这时候才开始给飞行员们分任务,所以就耽误了。但也有人觉得,是日本飞行员训练得不行,队伍一下子乱了套,他们只能先绕着飞10分钟,好重新排好队形准备攻击。

咱们先不说这些看法谁对谁错,但可以肯定的是,那10分钟的耽误对日军飞机群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在10点36分,当日本飞机还在距离美国军舰100公里远的地方转圈时,“埃塞克斯”号上的VF-15中队“地狱猫”战斗机已经抢先冲了上去,紧接着,其他7个战斗机中队也迅速赶到,一场激烈的空战就这样打响了。

乔治·萨雷特以前是在美军“印第安纳”号战列舰上负责操控主炮的,他亲眼见证了那次空战。事后,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是这样跟我们讲的:

我抬眼望去,只见咱们飞机的尾气像暴雨一样猛烈地冲向敌机群,没一会儿,那些敌机就跟下雨似的,纷纷往下掉。

有的飞机在空中翻起了各种古怪的筋斗,有的直接在空中炸开了,有的冒起了大火,还有的直接在空中散成了好几块。我还瞧见一架飞机跟它的两个队友撞在了一起,三架飞机一块儿打着旋儿往下掉。那些被打中的日本飞机,一个个拖着长长的黑烟往海里掉,就像是有人在天上拿着大粗笔乱画一通似的。

没一会儿,25架日本飞机就带着火苗子一头栽进了海里,美军这边也搭上了3名飞行员的性命,其中还有“普林斯顿”号上第27航空联队的头儿,少校欧内斯特·威瑟里尔·伍德。虽说美军这第一场空中较量没输得太惨,但还是有44架日本飞机躲过了美军的战斗机,直冲他们的舰队而去。

让美国飞行员稍微松了口气的是,朝他们舰队冲来的日军飞机里,大都是他们很了解的零式战机。他们心里明白,这些战机装的机枪和20毫米火炮,根本打不动水面上的大船。可美军舰艇上的水手们万万没想到,这些所谓的“战斗机”没在高空守着打掩护,竟然跟着轰炸机一块儿朝他们俯冲下来。一眼就看出来,这其实是日军的“战斗轰炸机”。这一突然的变化,确实让美军有点手忙脚乱。

可没想到的是,好多日本飞行员居然没直接冲着美军舰队的大部队去!反倒是美军舰队打头阵的那2艘小型驱逐舰,意外地成了很多日军飞机的重点关照对象。这些驱逐舰虽然火力不咋地,但动作那叫一个灵活。舰上的水手们使足了劲儿,用所有的高射炮朝日军飞机猛射,同时还得拼命让舰身扭来扭去,躲避日军扔下来的炸弹。一顿乱打之后,驱逐舰没打下几架飞机,飞机也没能给军舰造成啥伤害。这种情况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不是头一遭了。记得1942年中途岛战役快结束的时候,美军在清理战场时,他们的俯冲轰炸机也遇到过这种难堪事儿。看来啊,对付这种轻便又灵活的小目标,真不是俯冲轰炸机的长处。

不过那俩“小兄弟”并没能把所有日军的飞机都拽住,战列舰的头顶上最后还是冒出了一小撮日本攻击机的影子。这下子,舰队的高射炮手们该大显身手了。之前还在战列舰上凑热闹的乔治·萨雷特,事后跟大伙儿讲起了当时的情景:

“看左边,水上有动静!”一号炮塔随即转了起来,我也跟着往左边的海天线那边瞅,只见战列舰和巡洋舰摆成了个圆圈阵型。战列舰的大炮,406毫米口径的那种,直接朝着飞过来的鱼雷机前方就开火了。那些飞机一头扎进了炮火造成的水幕里,然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美军专门用来对付鱼雷机的妙招,叫做“水墙阻击”。他们使用大口径的火炮,朝着来袭敌机扔鱼雷的路线猛烈开火,让那些爆炸产生的水柱子把敌机给淹没掉。这个办法最早是在中途岛战役里,由“阿斯托里亚”号这艘重巡洋舰想出来的,用来对付鱼雷机还挺管用。而且啊,在这道水墙后面,美军还藏着更厉害的武器呢,那就是装备了先进火控系统的127毫米高炮、40毫米博福斯高炮,还有好多好多的20毫米厄利孔高炮。这些火炮交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火力网,就等着日本飞机往里钻呢。

几架轰炸机嗖地一下朝我们后方冲来,我们赶紧和舰队里的其他船一起向它们开炮。炮火连天,几百颗炮弹在空中爆炸,瞬间就有两架飞机被炸得稀巴烂。现在,我们的新任务是去帮“南达科他”号战舰。这时,一群轰炸机从乱战中溜了出来,直冲它而去,战舰上的高射炮疯狂地向天空扫射。只听砰的一声,一架飞机在空中爆炸,另一架则拖着火苗,把炸弹扔到了战舰上。高射炮火力太猛,一下子就把那架飞机和飞行员打得粉身碎骨。就这样,三架敌机全被打下来了。可没多久,又出现了一架鱼雷机,它灵活地在我们和那艘战舰之间低飞,我们紧跟着它,但不敢轻易开枪,生怕打到自己人。不过,旁边的人可没这么想,炮火四起,周围全是炮弹爆炸的烟雾和金属碎片。等烟雾散去,海面上又恢复了平静,只剩下敌机的残骸在水面上燃烧。驱逐舰和巡洋舰开始在水面搜索,看有没有人幸存。

日军的第一波攻击在战列舰队的强大火力前头,最后实在是顶不住了,69架飞机飞出去,结果只有27架能飞回来。反观美军那边,“南达科他”号战列舰虽然挨了一炮,但其他都还好。这艘战列舰啊,之前在1942年的圣克鲁兹海战里可是威风凛凛,打下了26架日本飞机,可这次运气就不太好了。不过话说回来,这艘船好像一直运气都不咋地,老是挨炮弹。这次呢,它左前方的上层建筑主甲板上被炸了个大窟窿,周围的管子都给弄断了。虽然船体没受啥大伤,但那片甲板上的士兵可就惨了,24个人直接被炸没了,还有27个受了伤。

但没安静多久,11点07分,美舰雷达上就出现了一大群飞机,这次是日军的第二波攻击,总共有109架。这回,美军战斗机没像半小时前那么手忙脚乱了。为了对付这批日军飞机,美军的战斗机指挥员调集了162架“地狱猫”去拦截。就这样,当天双方最大的机群群在距离美军舰队几十公里的地方正面遭遇了。

1944年6月份,19号那天早上,我们属于美军特混舰队,任务是支援塞班岛的战斗。大家都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应对可能会来袭的400多架日本军舰上的飞机。当那些敌机分成好几拨靠近的时候,我们的雷达很快就发现了它们的踪迹。于是,军舰上的战斗机立马升空,去帮忙已经在天上巡逻的队伍。那时候,我是“列克星敦”号上VF-16小队的12个正在值班的F6F-3飞行员之一,接到命令后,我们马上就起飞了。

那时候,在“列克星敦”号航母上的VF-16中队开“地狱猫”战斗机的亚历克斯·瓦伦查中尉,后来跟《The Hook》杂志聊起过他的经历。他说,到1944年6月19日那天为止,他已经打下了12架日本飞机,是当时美军舰队里战绩最牛掰的飞行员。

就在咱们全力往上冲的时候,我听到了“蓝基”的喊话,他就是“列克星敦”号上的战斗机指挥员:“往270度方向,角度调整到25度,赶紧的。”这次带队的是VF-16中队的队长,保罗·D.布依少校,他领着咱们三个四机小队,我呢,负责第二小队,开着F6F-3战斗机。

抬头往天上看,能看到好多条尾巴线都朝着一个方向,那都是别的母舰上的战斗机留下的。没多久,咱们那位刚换了新发动机的队长,一脚油门就窜上去了,没一会儿就看不见人影了。可咱们发现,他旁边的僚机,W.C.伯克霍姆中尉,那边出事儿了——他的引擎跟不上这猛劲儿,直接歇菜了。螺旋桨不转了,飞机直接往下掉,他这下得赶紧找地方紧急降落。不过还好,过了14个小时,咱们的驱逐舰把他给救回来了。

瓦伦查中尉提到的四人小队,其实就是那时候美军战斗机常用的打仗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两人一组的小分队,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这种两人一组的方式真的很管用,它既不会像以前那种三人一组那样,人多却不好动,又可以让一个飞机在另一个飞机攻击时,帮忙看着周围,免得被偷袭。而且,两个这样的小分队再组成一个大队,就能在需要的时候联手,打败厉害的敌人。早在1942年瓜岛打仗那会儿,美军飞行员们就想出了一个叫“剪刀机动”的两人战术,专门用来对付灵活的日本战斗机。到了1944年,美军的新款“地狱猫”战斗机性能上已经超过了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但美军飞行员们还是觉得两人一组打仗最好。

瓦伦查接着往下说:他继续唠起他的那些事儿:

……我一转眼就瞅见了25英里开外的三架敌机,紧接着就追了上去。当时我心里琢磨,就凭空战引导官那焦急的口气,那儿的敌机数量肯定不止这么三架。我仔细一看,嘿,果不其然,在我左下方大约2000英尺的地方,发现了一大批飞机正排成队形朝我们这儿飞来,估计得有五十多架!我这心里头立马就激动得不行!它们现在离咱们的舰队还有35英里,但速度飞快,眼看就要靠近了。我还记得当时自个儿心里头那个念头,这简直就是开战斗机飞行员天天盼着的刺激事儿。

但是,这次敌人的护航机让我挺纳闷,他们往常都在攻击机上面,这回我愣是啥也没瞧见。反正吧,咱们现在是冲下去攻击的好时机。我就晃了晃机翼,打算朝最近的一架“朱迪”轰炸机冲过去。不过,我用眼角瞄到另一架F6F也朝着那架“朱迪”去了。它已经冲得很靠前了,看起来还没注意到我,我只得算了,不跟它抢了。敌人的飞机那么多,不愁没的打,我心想。咱们从敌人机群底下飞过的时候,我第一次仔细瞧了瞧他们的飞机,有“朱迪”、“吉尔”还有“齐克”。我赶紧在无线电里大声报告了我看到的情况。

拐过弯后,我瞅准机会,悄悄靠近了旁边的一架“朱迪”。我慢悠悠地靠近,那个日本的尾炮手压根儿没注意到我从他的后下方摸过去。等靠近到一定距离,我就开了几枪,那家伙立马就冒火了。那架“朱迪”拖着黑烟,一头往海里扎下去。

我抬眼一望,嘿,两架“朱迪”正悠闲地飞着呢,排得还挺散。我一蹬油门,从后面悄悄摸上去,瞄准其中一架,“砰砰”几下,它就冒火了,直往下掉。我没停手,一扭机身,又朝另一架扑了过去。在赶紧撤走前,我又给了它几下。这下它也燃了。我瞅见那尾巴上的炮手,一个劲儿地冲我挥舞拳头,直到他的飞机沿着越来越斜的线路,一头扎进远处。那一刻,我心里还真有点过意不去,觉得对不住那小子。

这样算来,我已经打下了三架飞机,咱们离舰队也越来越接近了。虽说敌人的飞机被我们打掉了一大堆,但剩下的还是挺多。看来想把他们全部消灭是不太可能了,我赶紧把这个情况跟战斗机指挥员说了。正当我们忙着把剩下的敌机赶走,不让它们到处乱窜的时候,天上已经到处都是黑烟和飞机残骸了。

在这次空中对决里,除了瓦伦查中尉表现出色外,“埃塞克斯”号航母上的航空联队老大戴维·麦坎贝尔中校也是大放异彩。这家伙后来凭借打下34架飞机的战绩,成了美国海军里空战最牛的人。

当第二批日本飞机现身时,麦坎贝尔中校带着他的“神话”15小队,也就是“埃塞克斯”号上的VF-15中队,一共10架“地狱猫”战斗机(不过有2架起飞时坏了没能参加战斗),第一个冲了上去迎战日军。中校下令后,4架飞机组成的小分队嗖的一下冲到了6000米高空,跟那些在高空掩护的日军战斗机缠斗起来。剩下的6架“地狱猫”,在麦坎贝尔的带领下,分成了三组,每组两架,直愣愣地朝着美军战列舰编队西边大约65公里远的地方的日军机群主力扑了过去。那一幕,麦坎贝尔这辈子都忘不了。

我头一个要盯上的,是日军飞机群左边那块,大概中间位置的一架叫“朱迪”的飞机。我本来琢磨着,打完这一架就从它底下溜过去,穿过整个日本飞机的队伍,然后再从下面朝右边另一架开炮,之后就撤。但没想到,刚打下第一架,我的计划就泡汤了,它就在我眼皮子底下炸了,害得我不得不赶紧拉升,飞到了整个机群的头顶上。我还记得,那时候我觉得根本没法从机群的另一边冲出去,感觉就像是所有的敌机后座炮手都拿枪指着我呢。

我的第二个目标锁定了敌方右翼的一架飞机,外号叫“朱迪”。我一出手,它就迅速被我点着了火,然后就脱离了编队,乱飞一气。接着,我就往下猛冲,往机群前面冲过去:我心里盘算着,得赶紧加速,往前猛冲,好抢到打头阵攻击那些日本领队飞机的位置。

那次是第三次交锋,在“朱迪34企业”号上,VF-10中队的顿·戈登上尉正好在内圈巡逻,他是负责这一块的飞行员之一。他当时带着一个四人小组,拦下了4架直冲“企业”号而来的日本鱼雷机。事后,他讲述了那场空中的激烈战斗:

当日本飞机靠近那会儿,咱们的航行方向是朝着250度的那个位置。这次啊,在战列舰群的西南边,大概10到15英里的地方,我瞅见咱们侧下方有4架直列引擎的飞机飞了过来。我们赶紧跟上面汇报,说那是“彗星”攻击机。那会儿,咱们飞在大概15000英尺的高空,右边还有几架零式机,看起来像是挂着副油箱的。不过咱们没去搭理它们,因为这些零式机啊,除了咱们,也威胁不到谁。咱们挑了个更有威胁的目标,就是那些带着鱼雷的飞机。咱们追着敌机,从南边往战列舰那边靠,我就打下了1架“彗星”。

在低空区域,我们又打下了一架敌机。这时候,舰队那边的防空炮打得特别猛,炮弹跟下雨似的,把舰队周围5英里的水面都给搅浑了,跟以前一样热闹。在距离海面大概50英尺那么低的地方,我又盯上了第三架敌机,开始朝它开枪。到处都是炮火和炸起来的水柱子,根本看不到边。突然间,那个日本飞行员丢了颗鱼雷,然后立刻右转想躲开炮火,我就趁这个机会把他给打下了。我有点琢磨不透,那家伙扔鱼雷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在我的射程里了。第四架鱼雷机倒是跑了。那两架日本飞机丢的鱼雷都没打中目标,一个在大船后面的水流里炸了,另一个就不知道飞哪儿去了,说不定是那个新手日本飞行员太紧张,鱼雷还没进射程就慌慌张张给扔出去了。

从戈登上尉的讲述里,咱们能明白日军那种“战斗轰炸机”头一回上场时有多厉害。那些“装了额外油罐的战斗机”冲着其他美军船只就去了。总共有6架这样的战斗轰炸机去攻打蒙哥马利少将带着的第58.2特混舰队,“邦克山”号航母挨了两颗炸弹,死了3个人,伤了73个,连升降机和机库里的油管都被炸毁了,还起了火,不过火很快就被弄灭了。“黄蜂”号航母也被一颗炸弹打中,死了1个人,伤了12个,但打过去的6架日本飞机里头,有4架被打了下来——看来当攻击机用,零式机真不经打。还有啊,3架日本的鱼雷机去攻“企业”号在同一个58.3特混舰队的轻型航母“普林斯顿”号,结果也全都被打下了。

在那一天最大的一场空中较量里,各个参战的飞行小队都收获颇丰。比如说,VF-15小队的另外三名年轻飞行员打下了9架轰炸机外加4架零式战斗机,再加上麦坎贝尔那5架的战绩,他们10架战机总共干掉了18架敌机。不过,日本海军航空兵也不是好惹的。拉尔夫·福尔茨这个小伙子,在打下两架日本轰炸机后,为了甩掉后面紧追不舍的一架零式,不得已让飞机引擎超了负荷。克劳德·普朗特那边就更悬了,他被一个技术高超的日本飞行员盯上了,那家伙不停地朝他的“地狱猫”开炮,直到另一架美军飞机过来解围。还好“地狱猫”皮实,这个倒霉蛋才勉强把飞机开回了航母。一降落,他数了数,飞机上竟然有150个弹洞!“格鲁曼造”果然名不虚传!可惜的是,还有个叫G.H.雷德尔的小伙子,没能回来。

可能是因为“彗星”这个盟军给日军攻击机起的代号念起来挺顺溜(就是Judy那个词),美军飞行员后来聊天时,好像习惯把所有日军的攻击机都叫做“朱迪”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很难搞清楚他们到底打下的是哪种飞机。不过这事儿其实不重要,关键的是,日军19号那天发动的最大一波攻击,最后几乎是全军覆没了。那些日本飞行员训练不够,根本没法跟美国飞行员较量,就像瓦伦查说的那样,他们就像“35英里长的烟花”,一闪而过。而美国飞行员呢,他们觉得这场空战就像看了一场精彩的大戏。VF-16的飞行员,Z.W.内夫少尉,在打仗的时候兴奋地大叫:“这就像是在打猎,打火鸡一样!”他这话通过无线电传了出去,从那以后,马里亚纳群岛那片海上的空战,就被叫做“马里亚纳打火鸡”了,名声可大了。

跟头两拨比起来,日军这第三回冲锋,虽然伤亡少多了,但压根儿没见啥成效。

因为通讯出了问题,这49架飞机刚起飞没多久就分成了两拨,一拨20架,另一拨29架。飞着飞着,那拨飞机多的收到了航母的消息,说美军舰队往北边跑了,它们就赶紧调头。可到了预定地点一看,美军的船连个影儿都没有!没办法,它们又往南飞。这一来二去的,耽误了不少工夫,但也巧了,正好躲开了美军防守最严的地方。不过,美军那边也没闲着,40架战斗机火速支援,中午1点的时候,在美军舰队北边大约80公里的地方,把这批日军飞机给拦下了。

石见少佐带着他那29架飞机,心里清楚想飞到舰队上空那是没戏了。因为敌人那边,还不知道会派出多少飞机来挡他们的道儿。所以,他打定了主意,不打了,直接回家。就这么跟美军稍微交了下手,他们就损失了7架飞机,但好歹是摆脱了美军的穷追不舍,转头往航母那边撤了。

同一时间,另外那20架飞机因为没找到美军的舰队,所以在下午1点时就掉头回去了。

大概下午两点钟那会儿,日军的第四波攻击,总共有83架飞机,又朝着美军那片区域靠近了。但糟糕的是,他们找错地儿了。这批日本飞机起飞后,被领错了路,带到了离58特混舰队南边180公里,关岛西南150公里的地方。等日本人发现那地方啥也没有时,飞机群立马就分成了三拨。有18架飞机赶紧掉头飞回了自己的航母上,第一航空战队的15架飞机继续往罗塔岛的方向飞去,而第二战队的50架飞机则是朝着关岛冲过去了。

下午两点二十三分,那十五架飞往罗塔岛的日本飞机,就像是被什么神秘力量指引一样,竟然巧妙地绕过了美军战斗机的包围圈,直接闯进了第58.2特混大队的头顶上空。接着,这些日本飞机立马掉头,开始发起攻击。它们猛地俯冲下来,对着巡洋舰“莫比尔”号和航空母舰“黄蜂”号、“邦克山”号就是一顿猛攻。美军的“邦克山”号航母又一次挨了一枚小炸弹,不过还好,伤势不重。而那些日本飞机呢,在美军战舰上铺天盖地的高炮轰击下,损失惨重,总共有九架飞机被打了下来。

下午两点四十九分,日本那边第二航母战队的五十多架飞机飞到了关岛附近,然后它们就开始往岛上扔炸弹,扔完就想找地儿降落。可没想到的是,就算是自家的日军基地上空,也不保险啊。就在这些日本飞机到关岛的时候,美军那边“约克城”号、“考彭斯”号、“埃塞克斯”号、“大黄蜂”号和“企业”号航母上的二十七架战斗机早就在那儿等着了!这里面,“企业”号上的迪瓦中尉带的一队战斗机表现得特别牛!

这四架“地狱猫”战斗机真是运气加实力,刚好在关键时刻飞到了最关键的地方,短短十分钟里,就干掉了11架日本飞机。其他美国飞行员也都挺给力,都有所斩获。经过一番激烈的空战,日本那50架飞机里头,有31架被打了下来。剩下的19架虽然逃回了机场,但机场跑道被炸得稀巴烂,这些飞机也伤得不轻,大部分都没法再修了。还有啊,那18架想飞回航母的日本飞机,又有9架在半路上被美国飞机追上给打落了,另外5架要么在回来的路上掉了下来,要么降落后发现也报废了。

这么说吧,算上那些着陆后没法再用的飞机,日军那边第四波攻击的83架飞机,最后有73架都没了。

到这儿,1944年6月19号那天,日本海军的飞机部队对美军的第58特混舰队发起的一系列猛烈攻击就算是全部收尾了。这场空战来头可不小,从早上6点半,美军“贝劳·伍德”号航母上的飞机飞到关岛日军基地上空去探情况开始,一直拖到下午3点左右,日军那些舰载机在关岛紧急降落,这才结束,前后整整打了八个半小时!从上午10点过后,日本联合舰队不停地派出飞机,一共四个批次,310架舰载机(还有两批在地上帮忙的陆基飞机没算进去)去攻击美军舰队,结果却非常惨,221架飞机没了,只剩89架活着回来。

美军那边只折了23架飞机,还有6架因为机器出毛病自己摔了下来,14个开飞机的兄弟没了。这损失里头,还有几架是让马里亚纳群岛上的日军防空炮给打下来的!这空战打得,简直就是一边倒,看得人目瞪口呆。说到空战,日军那边真是惨,他们对美军舰队造成的伤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以前偷袭过珍珠港的那个日军俯冲轰炸机飞行员阿部善二大佐,回想起那天的战斗,就说:“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格鲁曼家的飞机!”

19号那天的空中大战,真是美军舰载机高手们的闪耀时刻。有7位开F6F战斗机的飞行员,一天之内就成了空战英雄,他们总共打下了34架敌机,这可是实打实的战绩。要说战绩最牛的,那得数“普林斯顿”号轻型航母上的弗雷德里克·A.巴夏少校,他一人就打下了7架半敌机。剩下的那些空战英雄里,有三个是来自“埃塞克斯”号的。联队长戴维·麦坎贝尔中校,下午又上天干了一仗,又打下了2架日机,这样他一天下来总共打下了7架;还有“神话”15中队的布鲁厄中校,打下了5架;G.R.卡尔中尉也是5架的战绩。“大黄蜂”号上也有两位高手。W.B.韦伯少尉在关岛上空大展身手,确定打下了6架敌机,还有2架可能是他干的。VF(N)-76的R.L.雷斯勒上尉也不含糊,打下了5架。最后,还得提一下之前给我们讲过故事的“列克星敦”号上的亚历克斯·瓦伦查中尉,他也打下了6架敌机。

在这次空战里,除了那些技术高超又运气爆棚的顶尖飞行员,各个战斗机中队整体上都打得挺不错。要说这天谁最出彩,那肯定是“埃塞克斯”号上的VF-15中队,他们整天都在天上跟敌人干架,连陆地上的日军飞机也没放过,一共打下了68.5架飞机,这战绩简直让人惊叹;“列克星敦”号上的老资格VF-16中队紧随其后,战绩是46架;然后是“大黄蜂”号的VF-2中队,他们也打下了43架,排在第三。在轻型航母这边,“普林斯顿”号的VF-27中队表现最好,击落了30架敌机。

战况结果一出来,米切尔和小泽都愣住了,美国和日本空军对战,美国那边损失一架,日本那边就得损失十架,日本飞机的存活率才两成八!更夸张的是,美国舰队几乎没啥大损伤!大家都没料到,这才一年半的时间,美日两国航母上的飞机部队实力差距竟然拉得这么大!说到这巨大的差距,很多人都觉得是因为两边飞行员的水平差太多。这确实是造成这个结果的一个大原因,但美军赢得这么漂亮,就只有这一个原因吗?

咱们来聊聊大约两年前,那场中途岛的大海战。那时候,美国军队的轰炸机出去执行任务,身边几乎没有战斗机护航。结果呢,日本舰队头顶的天空就变成了日本战斗机与美国轰炸机的战场。从战斗力上看,那时候两边跟现在美日空军的情况差不多。但奇怪的是,那次日军舰队被打得很惨,最后只能灰溜溜地逃跑。而这次,日本飞机却一点也没占到便宜,美军的防空系统严严实实,一点破绽都没有。很明显,美国军队赢得那么漂亮,不只是因为这些原因。

美军这次大获全胜,空战指挥的出色表现绝对是头号功臣。第58特混舰队的头儿,米切尔中将,后来总结了他们空战指挥的两个关键要点:

咱们得拼尽全力,保证每次都能带上足够多的战斗机去阻拦敌人的空袭……

想尽一切办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证能留下足够多的新型战斗机,好应对下一次敌人的空袭……

这两条规矩啊,说白了就是太平洋战争里打了两年半海空大战后总结出来的。第一个规矩大家都知道,但第二个规矩,那真的是拿不少血的教训换来的。就说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吧,日军那边战斗机数量是不少,可他们傻就傻在,美军舰载机一来,他们就把所有的防空战斗机都派去拦截美军的鱼雷机了,结果高空中的俯冲轰炸机就没人管了,直接冲着南云舰队就去了,这一波下来,南云舰队几乎就完蛋了。再瞅瞅地球另一边,地中海那块的英国人,也干过这种傻事。1941年1月10日那天,英军的舰载战斗机去追意大利的鱼雷轰炸机,结果把自己的“光辉”号航空母舰给晾那儿了,德军第10联队的“斯图卡”轰炸机一看,机会来了啊,直接就把“光辉”号给收拾了,结果咋样,不用多说了吧。

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军可没犯同样的错误。就拿“埃塞克斯”号上的VF-15中队来说吧,6月11日开打那会儿,他们有42架“地狱猫”战斗机,前期战斗中损失也不大。可到了19号,日军第二波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空袭,他们只派了10架战机迎战,那剩下的飞机干啥去了?米切尔将军说了句话,就把这事儿给解释清楚了。

在这个阶段,要让战斗机顺利执行任务,值勤的指挥人员得不断给空中巡逻队补充新力量。比如说,要是上面巡逻的两个小队里有一个去拦截敌人了,那立马就会有另外8架战斗机升空,这样万一雷达上又出现敌机群,咱们也能应对。

说起来,那时候,虽然有一大堆战斗机正在拦截冲过来的敌机,但美军舰队上头还是有一队挺厉害的战斗机在巡逻,航母甲板上也备着不少战斗机随时待命。很明显,敌机想把美军的战斗机引开,好趁机偷袭舰队,这种危险在1944年6月的第58特混舰队身上可没发生。这样一来,日军想靠协同战术取胜,那当然就不可能了。

美军在空战中表现出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出色的侦测和通讯设备。这些系统在背后默默发力,让指挥更加精准高效。

在第58特混舰队里,几乎每一艘航母都搞了个战场情报小分队,里面有战斗机指挥员,还有一堆空战专家和雷达操作高手。舰队的防空这块儿,从警戒驱逐舰到特混大队,再到米切尔中将的指挥部,全都连一块儿了,就像一张大网,把天上盯得死死的。到了6月19号那天,负责第58特混舰队防空任务的是个纽约州的预备役军官,叫约瑟夫·R.埃格特上尉。他从1943年12月“列克星敦”号从布雷默顿港出发加入太平洋舰队开始,就一直在这艘舰上当战斗机指挥员。虽说没有正式头衔,但因为“列克星敦”号是米切尔的旗舰,他也就成了整个舰队的总指挥员。要是需要,他还得带着手下给其他舰发指令呢。

1943年那会儿,美国海军主要靠的是两种雷达来找天上的飞机,一种是SK,还有种稍微老点的叫SC-2。另外呢,“列克星敦”号这些航母上,还装了更牛的SM测高雷达。这雷达可不简单,它不光能知道飞机飞得多高,还能算出两群飞机之间的高度差,这对指挥空战来说,帮助可大了去了。更巧的是,19号那天,天气特别好,美军的各种雷达都能在最远240公里的地方,就发现日本飞机正往这边飞来。

当然,要是雷达的信息没法赶紧告诉天上的战斗机飞行员,那这些努力就都白搭了。这时候,无线电就派上用场了。美军在无线电这方面,就算不是顶尖儿的,也比他们的日本对手强多了。他们的F6F-3战斗机啊,还有其他飞机、军舰,都装上了四通道甚高频无线电。有了这套系统,美军就能一直保持着军舰和军舰之间、军舰和飞机之间的通信。不过呢,美军这套设备在马里亚纳海战那会儿还不太完善,本来预设了四个通道,结果只开了两个。这样一来,所有的通信都挤在这两个频道上了,乱得很。现在看来,这个缺点好像还没影响到美军的空战,但接下来的故事里,咱们就能瞧见它带来的麻烦了。

后来,马克·米切尔中将大大夸奖了美国的那些雷达工程师们,夸他们夸得可不含糊。

在那四次大规模的空袭中,敌人的飞机都在距离航母大约50到60英里的地方就被我们给收拾了。而且啊,咱们的战斗机每次都飞得老高,占尽了高度上的便宜。敌人的空袭虽然猛烈,但咱们硬是把它们都给挡了回去,航母一艘都没沉,也没受啥大伤,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这事儿说明,咱们花在雷达研究、训练和实战应用上的那些大钱,还真没白花。

日本人知道美军在电子方面很厉害,所以他们也想了办法来对付。在攻击时,他们扔下了很多铝箔条,想扰乱美军的雷达。不过,这个办法得知道对方雷达的工作频率才行,但小泽和日本军队对这方面的情况了解得太少了。结果,他们的电子反击只能是无功而返,挺让人无奈的。

到这个时候,日本军队的攻打彻底输了……

【未完待续……】

真心感谢大家收看。虽然日本海军舰队想要阻止美国军队攻打他们那个重要防线的主意没成功,还丢了好多飞机战舰,但他们并不死心。小泽治三郎还琢磨着,要用剩下的那点飞机,在黑夜里头再来一次突袭……

记得点个关注哦,这样就不会错过,能看到更多好玩的东西。

我平时就专门写那些长长的历史文章,短小零碎的阅读内容我可不干,那样的体验我可不想给大家。